当前位置:首页>> 地方法规 -> 正文

河南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09-20 13:25体总网

分享到:
0

  《规划》全文七部分,机遇和挑战、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及基本原则、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强化发展基础、完善保障体系,共12012个字。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总体布局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积极推进健康中原建设,把增强人民体质、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体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把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作为重要使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使其成为推动我省体育事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我省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注重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增强体育事业内在动力,为建设健康中原、体育强省,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深化体育改革,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汲取当今世界体育发展最新成果,加快体育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体育管理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积极探索“互联网+体育”的发展模式,打造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系统规划,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包容、深度融合发展。切实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统一与特色的关系,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推动区域体育的联动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的绿色低碳优势,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服务健康中国和健康中原建设。深入挖掘体育文化内涵和体育核心价值观,突出河南体育文化特色,培育武术等具有中原特色的运动项目和体育品牌,使体育元素融入蓝天、青山、绿水,通过体育传播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坚持开放发展。将我省体育发展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体育强国建设,准确把握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大局中的位置,充分发挥体育在助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加强体育与社会相关领域的融合与协作,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育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把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努力实现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做到体育发展为了人民,体育发展依靠人民,体育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总体目标

  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3500万,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25万人以上,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1.8平方米;我省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具备夺金实力,在全运会上保持中西部领先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建成1~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5~1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和项目、40个以上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体育产业总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

  群众体育

  ——建立群众体育工作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和建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构建政府主导、体育部门协调、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大群体”发展格局。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开展春节期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5月全民健身活动月、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重阳节体育活动、“三山同登”群众登山健身大会、“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环中原”自行车公开赛、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乒动中原”乒乓球大众公开赛、中华轩辕龙舟大赛、老年人文体健身优秀节目大赛等参与面广的大型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大力挖掘、推广普及以少林太极、健身气功为代表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力争2020年高质量完成河南省全民健身中心(省奥林匹克中心)一期工程项目建设;启动建设省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工程,建设中原网球中心二期工程中心场地,与信阳市人民政府合力共建河南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全省各县级行政区至少建成2块标准足球场,有条件的新居住区要建成至少1块以上5人制足球场,建设、修缮足球场地达5000块以上。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坚持以各级体育部门和体育总会、单项协会、行业协会为主体,以俱乐部和健身站(点)为依托,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民间体育组织和全民健身志愿者为补充,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机制,完善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到2020年,全省85%的县(市、区)建有青少年体育组织、校外活动中心和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120~150所武术特色学校。

  ——加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人群体育活动的开展。重视支持老年人体育组织、场地建设和活动开展,充分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老年人体育活动骨干队伍建设和宣传工作,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办好全省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人群体育活动的指导服务,培养各类人群需要的体育健身指导人员。关注下岗失业人群、城镇贫困人口和城市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身体健康,从政府、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构建完善的体育健身参与保障机制。

  ——积极营造崇尚体育健身的社会氛围。加强全民健身宣传,开展“终身体育”教育,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体育健身、积极参与健身的浓厚氛围。加强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体育医院)建设,建立健全县级国民体质监测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服务,开展专项体质测定服务活动,扩大体质测定服务人群范围,提高国民体质测定服务工作的普及率及覆盖面。

  竞技体育

  ——做好重大赛事的备战和参赛工作。积极申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赛事,办好全省综合性运动会。

  ——加强竞技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倡和鼓励社会力量合办和联办专业队,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省队市办、高校办、企业办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完善省专业队项目结构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相互支撑、统筹发展的良性态式。

  ——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建成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00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00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05个,85%县(区)恢复县级业余训练。

  ——大力发展“三大球”和冰雪运动。改建省足球协会;建立完善“三大球”职业俱乐部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三大球”学校、业余俱乐部、训练营等培训机构。加强省青少年少林足球训练基地建设,力争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原足球劲旅和一流的篮球、排球队伍;鼓励京广线以西地区发展冰雪运动,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冰雪运动场地、兴办冰雪运动培训机构,支持省辖市和社会力量成立专业运动队。

  ——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加强体教结合,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普通教育序列,做好运动员在役期间的文化教育工作,切实解决低龄运动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籍问题。拓宽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培养输送渠道,继续落实退役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各项政策,为运动员就学、就业创造条件。加强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支持、培训和指导,鼓励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和自主择业。

  ——加强运动队思想政治和道德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河南体育精神,培养运动员为国争光的境界、无私奉献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作风,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相结合,使运动队成为政治合格、作风顽强、技术过硬的优秀群体。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坚决纠正体育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赛场秩序,净化赛场风气,促进公平竞争。

  体育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依托郑州市为代表的大中城市,发展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健身休闲、体育高新技术、职业体育等为重点的产业。依托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的山水生态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带。依托郑州、焦作等地传统体育资源优势,打造少林武术和太极拳产业基地;发展航空运动,推动航空产业发展。

  ——完善产业结构。实施大健康产业计划,形成完整的大健康产业发展链条;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品牌赛事和健身品牌。

  ——改革竞赛体系。建立健全符合青少年成才规律的分层次、分等级的青少年竞赛制度。加强对省运会赛制、设项、举办形式等方面的改革,扩大省运会的综合效应和社会影响力;逐步建立省、省辖市、县(市、区)、乡镇和行业、企业集团等多层次体育赛事活动体系和多元化投入运营模式。

  ——创新运营机制。探索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带动、支持中小型体育场馆的转型升级,增强大型体育场馆复合型经营能力,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

  ——转变发展思路。支持体育企事业单位资源整合,成立体育产业发展集团;设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

  ——推进体育彩票发行工作。进一步完善体育彩票发行制度和市场管理制度,健全发行销售监督机制。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丰富渠道种类,提高管理、服务和营销水平,不断挖掘市场深度,扩大彩民广度,提高研判精确度,提升品牌知名度,丰富体育特色彩票品种,激发市场新活力。

  强化发展基础

  ——提高体育行政执法水平。研究制定《河南省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总体发展规划》。

  ——深化体育科技、教育和信息化改革。做好河南体育学院申办和建设工作;建设河南省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

  ——深入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制定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体育人才评价机制,建立我省体育人才数据库;大力引进和聘用高水平教练员、高级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推进体育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工作。规划建设中原武术文化交流中心、河南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武术文化设施,建设编撰完成《河南省武术志》;打造荥阳楚河汉界世界象棋文化之都、洛阳中国围棋文化名城。

  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全民健身等体育事业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体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

  ——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体育运动项目推行协会制、俱乐部制,推动运动项目社会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完善体育基金制度;积极推进体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立体育激励机制和运动员社会保障机制。建立运动员伤残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运动员职业转换的社会扶持,对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给予政策性支持。

  ——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和管理。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实行规划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机制。

(责任编辑:于红立)

联系协会

  • 010-87182417
  • 010-67133577
  • 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zhongguoltx@163.com
  • 返回旧版